《百孝經聖訓輯要講義》
孝能感動地合天 (36)
題解:
從上一篇即可知道孝的力量是不可限量的,因為天心隨著人心轉,天欲降罪嚴懲,也會因為體行孝道,回心向善,而得到寬恕。人有善愿天必從之,原本無此福報之人,也會因為善體親心,盡心行孝而感動上天,降福添壽。
訓中訓:
一、
孝道之須知:
要安養父母之身,要使之生活無虞;要敬順父母之心,使之精神無憂;
要顧全父母之義,使之綱常無虧;要渡脫父母之苦,使之得道無惑。
二、
要不辱父母之名,子當修身謹嚴;要顯揚父母之德,子當行道不輟;
要恆保父母之樂,子當齊家修辦;要追思父母之慈,子當早晚祭拜;
要報答父母之恩,子當立志成道。
三、
要解卻皇母之憂,必須渡盡蒼生;要體貼皇母之意,必須代天宣化;
要寬慰皇母之心,必須建功立德;要永伴皇母之身,必須覺行圓滿。
語譯:
一、
盡孝須知:要安頓照顧父母的身體,使他們生活上沒有憂慮。要恭敬順從父母的心意,使他們精神上沒有煩愁。要顧全父母的行誼,使他們在綱常倫理上沒有虧缺,要渡化父母脫離苦難,使他們對求道修道沒有疑惑。
要不辱父母的名聲,子女當修身養性,自律嚴謹。要顯揚父母的德行,子女當行道辦道,永不停歇。要使父母永保快樂的心情,子女當齊家修道。要追思父母的慈愛,子女當早晚祭拜。要報答父母之恩德,子女當立志成道,以顯親揚名。
二、
要解除 皇母牽掛佛子的憂慮,就必須努力渡盡天下眾生。要體貼 皇母思念兒女的心意,就必須代天宣化,讓佛子都回到 老母身邊。要安慰 皇母企盼之心,就必須建功立德,以便功圓果滿返回理天。要永遠陪伴在 皇母身邊,就必須做到內德外功圓滿無缺。
段落要義:
一、對生身父母盡孝須知九要
1 、要讓父母的身體能夠受到完善的安頓養護,讓他們生活物資上沒有任何憂慮。要恭敬順從父母的心意,使他們精神上沒有任何的擔憂。要顧全父母的名義,兄弟妯娌能和睦相處,使家庭的綱常倫理,沒有任何的不圓滿。要渡化父母脫離人生的苦楚,使他們得道,開啟智慧,去除愚迷,而沒有任何困惑。
2 、要不侮辱父母的名聲,子女應當行道修身,自律嚴謹。要顯揚父母的德性,子女行道辦道不可因為困難受考而停止。要使父母永遠保有快樂的心情,子女就要齊家修道辦道。要在父母往生後日日追思父母慈祥的面容,子女就要早晚祭拜父母祖先。要想報答父母養育教養之恩,子女就要立志修道,最後能夠成道,顯親揚名。
3 、孝之分別:小孝~口體之養、中孝~順親之志、大孝~喻親於道、大大孝~立身行道,揚名於後世,以顯父母。
4 、孝順父母是全面性的,要面面俱到,從有形生活中之物資不虞匱乏,到無形精神上的安慰,使他們每天快樂過日子,甚至要渡化他們求道,以後歸天後能達本還原,這樣才是真正盡到孝道。
5 、如〔本訓〕所云:「日常知孝之養奉,時時博得親歡欣,恭敬順須安慰,使親生活無怕無驚,細關懷之,親身心之順,不虞衣食豐,人子要知道理修,守敬莫要身放縱,不敢毀傷孝之始,揚名後世孝之終,父母恩情難報答,誠心修辦立德功,道成天上耀祖宗,流傳人間留芳名。」又云:「克盡厥職孝父母,父母至尊勝玉珍,體父母之心事、之精神,無有難言隱,處事讓母惱使煩,父擔憂心不安寧,豈是孝順父母心,汝全要付出真誠。」又云:「盡孝之人,心中常感懷父母之恩情,終於立身以顯揚,弗辱親無忝所生,修道人去疑惑,要不身涉險,履邪徑,今時得道無要棄,當父渡當道闡弘,世之苦,覺悟醒,子真修,母子同精進。」
二、對賦性 老母盡孝須知四要
1 、要解除 皇母企盼原胎佛子迷途忘返的憂慮,就必須努力渡盡天下所有的眾生。要體貼 皇母思念兒女的心意,就必須代天宣化,讓 老母的子女都能回到 老母身邊,要安慰 老母使牠寬心,就必須好好建功立德,功圓果滿才能回理天。要永遠陪伴在 皇母的身邊,就必須做到覺行圓滿的境界,才能永遠超生了死,脫離六道輪迴。
2 、我們除了生肉身的父母,還有生我靈性的 皇母,我們都是 皇母的分靈,因愿而下凡,但是來到人間就忘了自己的使命,迷徒忘返,因此 皇母屢差諸天仙佛、萬仙菩薩來點化我們,希望我們能夠立愿了愿,積極行功立德,尊師重道,緊抓一條金線,才能了愿回故鄉。
3 、如〔本訓〕所云:「以大道念 母之慈懷,貼切眾生進行,念念慈悲,皇憂消除,體天應人心情。」又云:「一貫天道代代相傳, 母心必然歡欣,慈心悲愿正須天宣,皇之心感則通,感惟皇念,心必善正,慰娘心喜相逢,體得 老母之意,受感化要寬厚謙沖。」又云:「立己立人行之則,須方圓兼善中庸,果滿功圓侍母身,必定美滿幸福擁,了罪業永伴皇娘側,仙樂飄揚和風,速把功建,孝道善盡,天堂即在塵東,菩提還須當下栽種,明理隨處輕鬆,大中至正,忠孝同證,所行由始克終。
本訓注釋:
1 、無忝所生:不辱父母,對得起父母的意思。《詩經.小雅.小宛》:「夙興夜寐,毋忝爾所生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