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的网友说:挺羡慕这样的教养方式,但没有尹爸爸这样的勇气,也没有把握分寸的能力。
尽管有这样一个成功的例子摆着,仍有网友认为不可取,这不是放养是放纵。小小孩子不管教,后期真的会让父母后悔,万一养跑偏了将耽误孩子的一生。
说到底,大家会有顾虑是正常的,不过某种程度上来看,这也源于大家对放养的误解。
“放养”到底指的是什么?
放养不是置孩子于不顾,简单来说就是放他思维自由,养他习惯坚持,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让孩子受益、成功。
这对冯氏姐妹,分别被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录取。
谁也不会想到的,就是这样优秀的姐妹俩,之前在学校的成绩并不是名列前茅,甚至有时还会倒数。但父母从来不会因此训斥她们,寒暑假会带着姐妹俩探索世界,在旅行开阔眼界界,丰富思维。
比起学习成绩,父母更关注她们的身心健康,教会她们热爱生活和自己感兴趣的事物。
她们的初中老师说:这两个孩子之所以如此优秀,在于她们有较高的自觉性和对身边事物的探索精神,不用大人操心也能主动学习。
当然,这其中有家庭经济条件兜底,大部分家长不敢冒险。
但我们可以学习“放养”的理论,懂得教育孩子什么是重点,什么可以适当由孩子自己拿主意。
当一个人打开了探索的大门,自然就会有更多新鲜的事物进入大脑,就连姐妹俩都说她们是在爱和欣赏中长大的。
如何做到正确“放养”?
1、让孩子理解并遵守规则
规则是放养的基础,必须让孩子明白规则的重要性,并在生活中强调规则,才能开始实行“放养”,否则孩子可能就废了。
让孩子在保护自己、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,能舒服地做自己,同时为未来做好打算,脚踏实地地前进,至于目标不一定是学习,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方面都可以。
2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
当然,学习是不能放弃的,这是一个人提升格局的关键途径。
而习惯是放养的关键,这和孩子的自律能力有关系,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,或者从小养成孩子独立读书、自主阅读的习惯,对上学后孩子独立完成作业也有好处。
想起一位妈妈说的话:我允许孩子在学校翘了微机课,自己回到教室把家庭作业写完;允许孩子自愿放弃竞选校大队委,去接待校外的老师并担任主持人;更允许孩子自动屏蔽英语老师留的写课文的作业,去完成他没掌握的。
没有所谓的放养,只有适度的接纳,正确的选择就让孩子自己做好了。
3、父母的言传身教
以身作则是放养的态度,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,父母就首先向着这个方向努力,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引领孩子的做法,孩子会参照父母规范自己的行为。
比如父母让孩子遵守某个规则,首先也要遵守;想让孩子做事有条理,父母做事也要有规划。
放养,指的是思维,养规则。
遵守规则、注重习惯、加强言传身教,孩子自然就会变得自律,千万不要把放养当成放纵,或作为轻松育儿的准则,恰恰比普通的教育方式费心思多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